在廣袤的農田中,常常能看到一些矗立著的設備,它們默默工作,為農作物的生長 “保駕護航",這就是田間農業氣象監測站。別小看這些看似簡單的裝置,它們可是現代農業生產的關鍵幫手。
監測站的構成
田間農業氣象監測站一般由多種傳感器、數據采集器、通訊模塊以及供電系統組成。各類傳感器就像是監測站的 “觸角":溫度傳感器精確感知空氣和土壤的溫度,濕度傳感器敏銳捕捉空氣與土壤的濕度變化,光照傳感器時刻監測光照強度,風速風向儀追蹤風的動向,雨量計則準確記錄降雨量。數據采集器如同 “大腦",匯總并初步處理傳感器傳來的數據。通訊模塊負責將處理好的數據,通過無線(如 4G、LoRa 等)或有線方式傳輸到云端平臺或者農戶的手機 APP。供電系統保障整個監測站的持續運行,常見的有太陽能供電、市電供電或電池供電,其中太陽能供電因環保、適應性強在野外農田被廣泛應用。
監測站的功能
它能實時采集各類氣象數據。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,不同階段對氣象條件要求嚴苛。比如,蔬菜育苗期對溫度和濕度要求精準,監測站提供的實時數據能幫助農戶及時調整大棚溫控、通風及灌溉設備,創造最佳生長環境。而且,監測站具備預警功能。系統內置農業氣象模型,結合歷史數據與作物生長周期,可預測干旱、洪澇、低溫凍害等氣象災害。一旦數據超出正常范圍,便會通過短信、APP 推送等方式向農戶預警。如監測到土壤濕度持續下降且接近干旱閾值,系統會提醒農戶及時灌溉;若預測到強降雨,農戶能提前做好排水準備,減少農作物受損風險。
監測站的價值
它為農戶科學決策提供依據。通過分析監測站長期積累的數據,農戶能了解不同季節、不同作物生長階段的最佳氣象條件,進而制定精準的農事計劃,像合理安排播種、施肥、灌溉、病蟲害防治時間等,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。同時,有效節約資源。精準的氣象數據讓農戶按需灌溉、施肥,避免水資源和肥料浪費,降低生產成本,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。并且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。借助監測站的預警,農戶提前應對氣象災害,減少損失,保障糧食安全。
田間農業氣象監測站雖 “貌不驚人",卻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,是農田當之無愧的智慧守護者,助力農業邁向現代化、智能化。
技術支持:環保在線 管理登陸 sitemap.xml